首頁 最新消息 醫神保生大帝成仙之路 探訪福建白礁慈濟開基祖宮

醫神保生大帝成仙之路 探訪福建白礁慈濟開基祖宮

2024/09/10 04:37

【福建省報導】
台灣的移民神保生大帝,過去因為泉州人移民到台灣發展時,把原鄉信仰一併帶來,逐漸形成了具有規模的保生大帝信仰圈,台灣人們習慣稱呼保生大帝為「大道公」,在台灣民間流傳著一句耳熟能詳的俗諺:「大道公風,媽祖婆雨。」媽祖和保生大帝都是北宋時期的福建人,民間傳說流傳的說法是,保生大帝原本應該是媽祖的婚約者,在保生大帝要迎娶媽祖時,因為媽祖家中的母羊在前一天難產而死,媽祖萌生了退婚的念頭,到了迎娶當天,媽祖悔婚,決定到山中出家修道。這個行為讓保生大帝動怒,兩人成仙之後大打出手,每次到了農曆三月廿十三媽祖聖誕繞境時,保生大帝就會讓民間下起大雨,把媽祖婆臉上的胭脂都淋下來,媽祖當然也不甘示弱,在農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聖誕,會刮大風把大道公的官帽給吹下來,讓大道公蒙羞,所以才有了「大道公風,媽祖婆雨」這樣的說法,如果當年沒颳風也沒下雨,代表這兩位神明在這一年暫時和解了。


保生大帝信仰可以說是在閩南地區、台灣、東南亞華人非常盛行的信仰之一,身為醫神的保生大帝,本名叫做吳夲(ㄊㄠ),是中國福建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人,他在北宋時期就是著名的醫師,吳夲的父母都因為疾病過世,這讓他下定決心學醫濟世,從捕蛇、採草藥,到針灸、熬藥湯,醫術與名聲逐漸在民間傳開來。根據北宋孫瑀的《西宮檀越記》有紀載,孫瑀的祖父孫天錫因為吃了河魚生病,到山中療養,剛好遇到一個遊歷到這邊的裴(ㄆㄟˊ)姓方士,也就是專精丹術的養真老人,吳夲在得知這個消息之後,跑來找裴養真求道,裴養真也把知識全部教授給吳夲,用半個月的時間把孫天錫的病醫好,兩人也成了好友,一直到吳夲飛昇之後,孫天錫在家中奉祀吳真人,因為靈驗而建成廟宇,叫做「吳西宮」。


到了北宋仁宗三年,吳夲為了幫病急的患者採藥,來到了青礁的大雁東山,卻不小心失足跌落懸崖然後羽化,當地居民得知消息之後,為了追悼吳夲,在龍秋庵雕塑神像祭拜他,當地人都稱他「醫靈真人」。後來到了南宋紹興二十一年,當時的吏部尚書顏師魯奏準朝廷在青礁建廟,這才有了「青礁慈濟宮」,南宋時期的吳真人已經不再只是醫神,而是提升到地方守護神,不論水災旱災、盜賊入侵、出海等都能向他祈求平安。


出身在白礁的吳夲,在過世之後,白礁當地的居民為了紀念他,興建了「醫靈神祠」,到了紹興二十一年,同樣是由顏師魯奏請朝聽幫吳真人立廟,於是改成了「醫靈神廟」,後來因為醫靈神廟非常靈驗,宋孝宗賜予醫靈神廟匾額,改成「慈濟廟」,最後宋理宗則改成「慈濟祖宮」,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白礁慈濟宮。


在吳真人過世之後,閩南地區三代保生大帝祖廟,就這麼誕生了。今天的主角,白礁慈濟開基祖宮,是閩台地區保生大帝信仰的重要聯繫者,在以前,每到農曆三月十一,全台各地的保生大帝廟都要聚集到台南學甲慈濟宮,一起參加規模非常盛大的「上白礁」謁祖祭典活動,返回原鄉祭拜白礁慈濟開基祖宮,因為學甲慈濟宮,就是白膠慈濟宮在台灣的第一間宮廟,但現在多半改成向著白礁慈濟宮的方向遙祭了。


學甲慈濟宮奉祀的開基主神是「開基二大帝」,原先在白礁慈濟宮裡面,雕刻了大大地、二大帝、三大帝這三尊保生大帝神像,在明朝鄭成功渡海收復台灣的時候,軍隊中的士兵從白礁慈濟宮迎請保生大帝神像,和船隊一起渡海,並在農曆三月十一號這天在台南學甲安全登陸,部分士兵居住在這邊,建了學甲慈濟宮來供奉保生大帝。


白礁慈濟開基祖宮總務王清發說明,白礁慈濟宮和台南學甲慈濟宮的交流密切,每年一小慶、四年一大慶,從學甲慈濟宮繞境 96 公里,來到白礁亭遙祭祖廟,這幾年因為疫情有停辦過,不過閩南信仰的傳承並不會就此中斷,他表示,保生大帝「慈福大愛」的精神值得後人傳承,閩南人走到哪,神明就走到哪,神明對於閩南族群來說就是一種精神寄託,能夠好好的守護族群的未來。


台灣是以移民為主的人口結構,不光是龐大的漢人族群、原住民族群,隨著時代更迭,越來越多移工和外籍人士也在這個土地上生活,保生大帝是泉州人帶過來的神明,在台灣也算是大宗信仰之一,這超過千年的信仰,不論是在台灣或者中國,都見證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傳承。

回上一頁